海口青年葫芦丝演奏家雷承峰积极推广优秀传统文化
葫芦丝演绎海南文化魅力

雷承峰在演奏中。

葫芦丝二重奏。

雷承峰在音乐会上与观众互动。
“2005年登岛,便一发而不可收地喜欢上了海南。而今刚好满20载,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弘扬海南优秀传统文化,创作出更多富有海南地域文化特色的葫芦丝曲目,让全国甚至是全世界都能听到。”海南省葫芦丝协会会长、青年葫芦丝演奏家雷承峰动情地说。
数月来,雷承峰连轴转,应邀参加“云之南畅想曲”李春华葫芦丝创编作品音乐会、云南艺术基金项目——葫芦丝协奏曲《孔雀公主》交响音乐会、美国罗切斯特大学伊斯曼音乐学院建校100周年系列活动。
雷承峰凭借葫芦丝成为传递情感与文化的使者。在他的吹奏中,有对传统的坚守与传承,更多的是有对创新的探索与追求。
本报记者吴雨倩/文 康登淋/图
以葫芦丝为声 奏响国际大舞台
2024年至2025年间,雷承峰不仅在国内的舞台上大放异彩,更是在国际音乐殿堂留下了深刻的印记,他用改良后的超七孔葫芦丝,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无限魅力。
去年,雷承峰受邀出席了由恩师李春华创作的葫芦丝创编作品音乐会。在这场由中国歌剧舞剧院民乐团协奏的演出中,雷承峰的葫芦丝声如泉水丁冬,又似林间风声,与民乐团的和谐共鸣,展现出一幅幅绚丽的云南风情画卷。这不仅是对葫芦丝艺术的致敬,更是对雷承峰音乐才华的认可。
同年秋天,雷承峰成为云南艺术基金项目——葫芦丝协奏曲《孔雀公主》交响音乐会的主角。在这场音乐会中,他以精湛的技艺,将《孔雀公主》的传奇故事通过葫芦丝的旋律娓娓道来,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深情与敬畏,让现场的听众仿佛置身于那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,感受着葫芦丝独有的魅力与力量。
今年1月,雷承峰的名字闪耀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罗切斯特大学伊斯曼音乐学院——这所世界顶尖音乐学院的百年庆典上。在“丝韵流美——葫芦丝专场音乐会”中,雷承峰携李春华的作品《竹林恋》及移改作品《想你》,以超七孔葫芦丝的独特音色,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,触动了国际友人的心弦。这不仅是对葫芦丝艺术的一次国际推广,更是中国传统文化自信与创新精神的生动展现。
雷承峰手中那小巧精致的葫芦丝,在他指间仿佛被赋予了生命,每一个气孔都蓄势待发,吐露深藏已久的故事。“我吹奏的葫芦丝是经过葫芦丝制作家颜俊先生多年研究改良的‘超七孔葫芦丝’,需要用到小拇指去演绎。这样的超七孔葫芦丝,不仅可以拓宽葫芦丝的音域,还能做到扎实音准、韵律优美的作用。”
现场聆听,这般的葫芦丝吹奏起来,既有江南水乡的温婉细腻,又不失边疆风情的粗犷豪迈,更赋予了这一“民间小玩意”前所未有的生命力与表现力。雷承峰以实际行动证明了,传统乐器在不断创新与改良中,完全有能力登上大雅之堂,与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产生共鸣。
以葫芦丝为笔 绘海南文化长卷
著名葫芦丝表演艺术家李春华,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对葫芦丝文化的深刻理解,精心栽培了众多葫芦丝艺术传承者。其中,雷承峰便是耀眼的星辰之一。
2020年,李春华更是倾注心血,为雷承峰量身打造了一首充满云南傣族风情的葫芦丝独奏曲《竹之恋》。这首作品,如同一封来自彩云之南的情书,以葫芦丝为笔,将傣族的风土人情、自然风光与深情厚谊娓娓道来,旋律中既有竹林的清新与宁静,又不乏傣家儿女的热情与奔放。雷承峰以其精湛的演奏技巧与对乐曲深刻的理解,将这首作品演绎得淋漓尽致,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和高度评价。
随后,这首曲子如同插上翅膀,飞越了千山万水,每到一处,都引起强烈的反响,业界人士纷纷赞赏,称其为近年来葫芦丝艺术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。
“海南能不能有独属于自己的葫芦丝曲目呢?”他告诉记者,他曾多次深入海南的东方、白沙、琼中、乐东、五指山、昌江等地,与当地艺术家交流学习,共同探寻黎族文化的精髓。这种深入骨髓的文化体验,让他对海南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情感。“我深深地被海南的黎族文化所吸引。”雷承峰感慨地说,“黎族人民的生活方式、服饰、舞蹈和音乐,都充满了独特的魅力。我希望能通过我的演奏,将这些美好的元素传递给更多的人。”
正是在这种理念的驱动下,雷承峰与海南黎族艺术家携手,共同创作了葫芦丝乐曲《情满三月三》。这首乐曲不仅融合了黎族音乐的元素,还巧妙运用了葫芦丝的音色特点,将海南的民族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2019年春节,雷承峰带着这首作品踏上了前往意大利的路途,参加中意两国的文化展演。在罗马的舞台上,他再次用葫芦丝奏响了来自海南的旋律。当葫芦丝的悠扬声音在罗马的空气中回荡时,意大利当地民众对中国乐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。他们惊叹于用竹子制作的乐器能演奏出如此动听的音乐,纷纷为雷承峰的演奏鼓掌叫好。
近年来,雷承峰创作了一系列以海南元素为核心的作品,如《海之南》《黎园情》和《情满三月三》等。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海南的自然美景,更深入挖掘了海南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,尤其是黎族文化。雷承峰的演奏仿佛是在讲述,他用音符勾勒出一幅幅海南的绝美画卷,带领听众穿越热带雨林,漫步海岸线,感受黎苗文化的神秘与渔歌唱晚的宁静。
而今,雷承峰的演奏和创作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,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赞誉。“我接下来的计划和目标是继续以葫芦丝为笔,绘制更多关于海南的绝美画卷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爱上这片美丽的土地。”他诚挚地说。
以葫芦丝为桥 架通艺术普及之路
在海南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,葫芦丝这一传统乐器因雷承峰的不懈努力而焕发出新的光彩。
自2009年起,雷承峰便投身于葫芦丝的普及与推广工作中。经过十余载的辛勤耕耘,雷承峰不仅成为海南葫芦丝文化的代表人物,更将这一传统艺术带入千家万户,让更多人领略到葫芦丝的独特魅力。
雷承峰深知,葫芦丝不仅仅是一种乐器,更是承载着海南乃至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瑰宝。为了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,他成立了海南省葫芦丝协会。从最初的寥寥数人,到如今拥有上千名会员的大家庭,海南葫芦丝协会在雷承峰的带领下,逐渐成为海南文化领域的一股重要力量。
在这二十年间,雷承峰和他的团队不断探索与创新,将葫芦丝教学融入到海南的教育体系之中。他们与全市十余家学校达成了定点定时合作的协议,为学生们开设丰富多彩的葫芦丝课程。这些课程不仅让学生们掌握了葫芦丝的基本演奏技巧,更让他们深入了解了葫芦丝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。
令人欣喜的是,在雷承峰的指导下,不少学生在各大艺术平台上崭露头角,成为葫芦丝演奏的新星。他们的出色表现,不仅为海南葫芦丝文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,更为葫芦丝的普及与推广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谈及自己的付出与收获,雷承峰表示:“葫芦丝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它让我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,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。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,因此我始终保持着对葫芦丝艺术的热爱和敬畏之心。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,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葫芦丝、喜欢葫芦丝,共同为海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”他说,葫芦丝的普及与推广不仅仅是为了培养更多的演奏人才,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。他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,共同为葫芦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添砖加瓦。